外電5月24日消息,飼料生產商和分析師表示,在中國龐大的飼料市場上,過剩的廉價小麥正大量取代玉米,抑制玉米和豆粕消費,并可能導致進口需求下滑。
對于巴西和美國來說,飼料需求從玉米轉向小麥的契機并不好。巴西和美國是大豆和玉米的最大供應國,而中國是這兩種作物的最大進口國。
巴西今年的大豆產量創歷史新高,但目前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低于去年。與此同時,中國近幾周取消逾80萬噸美國玉米訂單,因買家在等待今年稍晚作物價格下跌。
一農業集團首席分析師Yuan Song表示,“受影響最大的是玉米,價格無法反彈。當然,這將影響進口?!?br style="font-size: 16pt" data-filtered="filtered" />
全球最大的小麥生產國——中國本月將迎來小麥大豐收,同時買家已從海外(尤其是澳洲)大規模進口小麥。海關數據顯示,上月中國購買澳大利亞小麥的平均價格為每噸374美元,較國內小麥低約30美元。
今年前四個月,小麥進口總量為600萬噸,較上年同期增長61%,加上國內收獲季即將到來,過去兩個月國內小麥價格下跌15%,在許多地區,小麥成為比玉米更便宜的選擇。
分析師Yuan Song說,受谷物庫存增加打壓,同期國內玉米期貨價格下跌11%。
他補充說:“如果沒有短缺,就沒有太多的進口動力?!?br style="font-size: 16pt" data-filtered="filtered" />
本月稍早,全球玉米價格跌至18個月低點,但最近幾天略有回升。
改用小麥的做法從最先收獲的南方開始,隨后在本月擴大至北方,在夏末之前小麥可能一直為主要飼料原料。
Yuan說,一些公司將飼料中的玉米減半,換做小麥,特別是在華北地區。
4月初,主要產區河南的小麥價格跌至每噸2,820元,比同地區的玉米便宜,而且還在繼續下跌。
飼料生產商表示,小麥使用量的增加也將壓低豆粕消費量。小麥的蛋白質含量比玉米高,導致對富含蛋白質的豆粕需求減少。
分析師表示,“小麥使用量增加肯定會導致豆粕消費量日益減少?!?br style="font-size: 16pt" data-filtered="filtered" />
另一家大型飼料生產商的豆粕采購經理說,豆粕使用量可能下降約5%,這將損害壓榨企業的利潤率,抑制它們的進口需求。
在供應充足的市場中,全球大豆價格也處于2021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。
“一旦小麥用完,豆粕需求就會有所回升。但感覺小麥供應相當充足,我們可能還會再用幾個月,”一豆粕采購商補充道。
兩貿易商表示,更多澳大利亞小麥正在路上,所有來源地小麥總進口量今年將首次超過1,000萬噸。
經紀公司StoneX Group亞太區農業副總裁Nick Orsich表示,最近中國小麥價格大跌將抑制未來幾個月的進口需求。
然而貿易商表示,仍有買家詢價。一新加坡貿易商表示,“我們沒有看到購買量放緩?!?/span>
來源:中華糧網